非常有趣的心理: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

// 本文的选题要感谢 @luosheng 和 @th507 三个人的指点

要么最近你刚听说过这个现象,要么不久之后你就会再次看到这个现象。

事情的起因经过

《Geek 下厨教科书》一文的时候(8 月 23 日),在”Cooking for Geeks”的前言部分(页 xiii 段 2 行 2)看到了一个词,”coulrophobia”。作为一个对各种恐惧症比较感兴趣的人来说,当然不能放过这个词。这个词的意思是“小丑恐惧症”。就在知道这个词的第二天(8 月 24 日),暑期美剧荒时期在追的《美女上错身》s02e11 (18:48) 里就出现了小丑恐惧症这个词。而这二者之间是毫无联系的!
我在 twitter 上提了一句这个巧合,马上 @luosheng 指出这是一种奇特的现象

@localhost_8080 这个本身也就是一个现象,当你接触到一个新词的时候会发现短期内这个词会不经意的重现…不过我忘了这现象叫什么名字了 -.-||

当时求证了这个现象的名字无果,后来我发现,知道这个现象之后,好像随处可见这个现象的实例。终于在 9 月 3 日,再次向 @luosheng 求助希望能够得到这个现象的名字,继续无果。这时半仙 @th507 一举搜出这个现象的名字,“Baader-Meinhof Phenomenon”(顺便鄙视一番我的考据功力,惭愧惭愧)。 这一来,@th507 帮我真正推开了了解这个现象的大门。

什么是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

“欸?我前两天刚听说过这个东西!” 当你了解到一个新知识,比如新单词、新概念等,不久之后你就会有机会再一次遇到它。 这就是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 这个现象最初是 1986 年由 St. Paul Pioneer Press 的读者 Terry Mullen 提出的,他写信给“Bulletin Board”(一个专门收集搞笑事的栏目)提及了一件事,说他第一次听说“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集团”(德国恐怖组织“赤色军团”),之后不久又从另一个渠道很巧合地看到了这个词。这个故事刊登之后,读者不断提交自己经历过的类似事件,这个现象也因此被命名为“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 (source)。 (有趣的是这位老先生那之后貌似很有瘾地又致力于多种现象的命名工作,比如“Comic Page 现象”等,他还专门写过一封信澄清整个事情的始末,信件全文见这里,#60 楼)

简单的巧合?

很多人,就像我当初一样,会把这种事作为巧合理解。但究竟是巧合还是冥冥中就有注定呢?

1. 共时性 Synchronicity

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和心理学当中的共时性有些相似。共时性并没有得到心理学界的一致认可,不过在此也借用一些共时性的概念来解释。 做梦的时候梦见自己在考试,觉得好可怕。醒来发现自己果然在考试。这就是共时性的一个例子。 共时性的概念最初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可以简单说成“有意义的巧合”。比如说你正想着你女朋友的时候她就突然来电话了,这样的事情都是概率极低的事件,如果总能遇到这样的事,那么“巧合”的解释就不能够让人信服了,于是荣格提出“共时性”来描述这类事件。这个概念已经被维基百科划到哲学范畴了,过于深奥,小女不才,只能浅显的提一下(source 1 2)。(柯南里也有一个事件提到了共时性,有兴趣可以观看 第 364 集

2. 奇迹其实很容易发生?

一种可能的针对巧合或奇迹的解释是 Littlewood’s Law。该法则将奇迹定义为百万分之一概率发生的有意义的意外事件。假设一个人一天清醒活跃的时间是八小时,每秒钟会经历一个或是平常或是意外的事件,事件可以是任何活动,看到、听到、想到、碰到…这样一来,每 35 天,一个人就能经历超过百万(35d * 8h * 60min * 60s = 1,008,000s)个事件。那么这其中的意外事件,就会是一个奇迹,也就是说人一生中遇到奇迹的机会还是很多的(source)。 但这依然无法解释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因为我们可能一生会经历各种巧合,但是像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这样,同一种“巧合”,几乎大家都能经历到,而且又不是很低的概率,这很难用巧合来定义。

3. 选择性感兴趣

无论我们的大脑构造是多么的精致,它还是很难面面俱到。实际上这样也不是什么坏事,面面俱到有时候也会造成主次不清。 心理学有一个词汇叫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具体是什么不难解释,看一下下面那个经典实验的视频就知道了(youtube观看地址,还有个国内的山寨版)。

你去数白队传球数的时候,忽略了那么可爱的跳舞的熊。这就是大脑的选择性注意。其实大脑还有个特性,就是懒得去搭理那些平常的没意思或者生疏的事,我管它叫选择性感兴趣。比如说我们他乡遇故知,会说:“世界好小哦!”但是他乡没遇到故知,我们不会感叹:“世界好大哦!”因为这是很平常的事。同样的,在学习交规之前,我根本没见过人行横道的菱形图案,但是在我知道这个东西之后,无论是走路还是坐车,这些菱形总能映入眼帘。这就是大脑忽略掉生疏事物的现象。

按照 Littlewood 的理论,在我们这八小时的清醒活跃时间里,有多少机会去遇到各种事物。而我们的大脑不会一一重视,很多不“感兴趣”的东西就随风而去了。但是有些事一旦获取了我们的注意力,那么以后的事件中,对于这些事的关注就会加强,因此就很有可能在别的途径又看到这个事物。这是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

4. 一旦发现,无处不在

虽然可能没有到“无处不在”那么夸张,但是事实证明当你了解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之后,你就会经常发现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的实例。这本身也是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的一个扩展。 大脑除了对事物“感兴趣”,对于特定的模式也会“感兴趣”。人脑的模式识别能力是无与伦比的,我们对于模式也有偏爱。一天里我们接触到的无数新事物中,有些过了很久都没能再次遇到,那么对它们的记忆就逐渐的淡忘。而有些在短期之内又一次遇到了,这被大脑识别为一种巧合般的重复,一种特殊的模式,提起了大脑的兴趣。于是对这样的事件,大脑的记忆就会特别的深刻,如此反复,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就越来越容易被你发现了,因为你的大脑对于这个模式已经是既兴奋又熟悉了。

5. 我看表的时候,经常是 11:11

下面来分析一下这个有趣的现象,不止一个人跟我提到过看表的故事。大部分都是说看表的时间经常是 11:11,12:12 这样有规律的时间。其实在上面那些解释的基础上,这个现象就很好解释了。 首先,在无数次看表的事件中,发生了一次时间是 11:11。因为数字的特殊,这个时间更容易得到大脑的注意,因此记住了这件事的发生。 其次,之后的不久某一次看表的时候,时间又是 11:11,那么大脑立刻兴奋,感觉这是一次巧合,并将这个模式定义为“看表的时候经常是 11:11。”同时对这个模式的记忆非常深刻。这是一次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 然后,某一次看表的时候,时间是 12:12,大脑发现类似的 11:11 模式,继续兴奋,并将该模式调整为“看表的时候经常是 11:11、12:12 这样有规律的数字。”这样一来,扩展的模式不仅符合前面的两种,还符合了更多的情况(如 3:33,1:23 等),增加了这种模式重现的概率。 逐渐的,就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看表的时候经常是这种有规律的数字,殊不知其实大脑忽略了很多不符合这种模式的情况。

结尾煽情

其实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阴魂不散的围绕着我们。其实很多现象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实很多事随处可见。我们都知道,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观察,然后其实你也可以给很多现象命名的,名字爱多长就多长,现象爱多囧就多囧,真的。

  • hellodog

    这么长哪能叫长文……

  • Asdf32

    the beginning was just… lol

  • http://localhost-8080.com i404

    以前一半长的就有人嫌太长读不下来了 =。=

  • http://twitter.com/luosheng 罗晟

    我谨代表我和我们向你发来贺电。总结得很好,下次我们再记不起这现象叫啥的时候至少可以到这里来搜了。

  • http://localhost-8080.com i404

    如果你和@th507再是同一个人我就彻底崩溃了,一个说我找不到,一个说啊我找到了…

  • hitsmaxft

    辛苦地读完了

  • http://twitter.com/nevercry nevercry

    没了? …………我做好读上个把小时的准备发现此文好短。

  • http://localhost-8080.com i404

    辛苦辛苦,发眼药水文字版一瓶…

  • http://localhost-8080.com i404

    如果是在U吧,武三早建议我分上中下写了 – –

  • http://pulse.yahoo.com/_2YXGW5R54T5BDOE7SRIEAKJ6EY John Luk

    不长啦,好文章!记得以前《十万个为什么》里面有个满街都是甲壳虫车的例子,说的也是大脑的选择性注意,可惜没有提到名字,今天总算知道了,不过这么拗口的名字肯定会很快又忘掉的XD

  • http://localhost-8080.com i404

    那叫回声效应怎么样?简单易懂~

  • Sunshuguang2008

    喜欢心理学类的文章

  • http://twitter.com/overboming Chen Zhang

    好久不来页面发现页面变漂亮了,赞

  • http://twitter.com/iiwhisper 忍也忍

    这个真的不会长,很有趣XD

  • http://twitter.com/iiwhisper 忍也忍

    我经常看时间都是00:00

  • http://localhost-8080.com i404

    做好表面文章也是一个博客义不容辞的责任,嗯嗯…囧rz

  • http://localhost-8080.com i404

    说明你经常熬夜到12点,或者你看错成秒表了?

  • http://hawkwithwind.net hawk

    嘿嘿,有劲。。还有这么囧的现象名字。。
    因为是新学的所以会比较注意嘛。。

  • P2bl

    还有个符合此现象的例子:等公交时,总是自己要的那班车迟迟不来

    • revlised

      就好象打麻将时 总是摸不到自己想要的那张~?

  • Pingback: 别再说”pdf格式”了 | 考据癖()

  • Pingback: 别再说”pdf格式”了 | liansi.org()

  • Major9jie2

    等公交,车不来,刚点着烟,车来了…………….数次后……………再等公交,老不来,急呀,点根烟,车还真来了…………

  • Jenhowe

    高中的时候,有次看电视,东方时空还是什么节目,介绍本拉登,并且特别提到了恐怖大亨这个词.之后没几天,911发生了….当大家纷纷猜测是谁做的时候,我当即联想到这件事了…..再之后大家就都知道了….

  • http://dreamife.tk dreamife

    和博主类似 背完考研单词然后看美剧或者电影总能发现一两个刚背过的词

  • Liszt

    博主可以考据一下deja vu,那个非常有趣啊

    • http://localhost-8080.com i404

      deja vu已经有定论了吗?我隐约觉得还处于各执一词的阶段。不过我经常遇到这个情况,真的很好奇这是怎么一回事~列入待考list

  • Silentpuzzle

    这个问题我有个浅薄的解决方案,将自己所想的事情都记录下来,只要过脑海的事情就记下来(可以保持一整天的录音笔自述,不停说话),然后记录下近一个月的所有事情,通过假设检验的方法来计算出match的概率,如果不显著的话就只是瞎猫碰死耗子而已,就跟做梦梦见高考题的概率……

    话说我做过一个非实验研究,就是我总感觉有老师叫我回答问题的时候她真的会叫我,后来我统计了一下(这个太方便统计了),她叫我我就画正字,另一列是我有感觉她要叫我,然后按照统计学和信息检测论的ROC来算,发现真的是太TM不显著了……由此证明我没有预言能力……

    不过这个实验设计真的是有待完善啊…呃我自己都突然觉得不太靠了…

    • beatrice

      实际上你的实验就算统计出有关联性也不奇怪。因为老师叫你回答问题并不是毫无前兆的(比如老师会望向你这边,或者老师习惯在叫了某个人之后下一个叫你等等),这些可能就是你产生预感的原因。

      • yuan

        还有可能是你做了什么让老师注意你的动作,比如习惯性地看看老师的眼睛…- -…   不过这也可以用墨菲定律解释,越怕就越会发生…

  • Pingback: 关于《星座…》一文的评论及考据癖初衷简述 | 考据癖()

  • Pingback: 基于搜索关键字的年度总结回顾(2010) | 考据癖()

  • Monkeychuan

    我经常看到的是14:14

  • asics training

    呵呵,挺有趣的

  • Zvhdd

    承蒙对我山寨视频的引用。
    不过个人觉得这个视频揭示的其实是心理资源有限情况下产生的问题,而本文所描述的现象更多是在完全想法的情况下发生的,貌似没有太大的关联。

  • Pingback: 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 | The Baader-Meinhof Phenomenon | lsharemy()

  • bravebin

    大脑处理信息的功耗是有限的,大量信息进入时,肯定会根据先验信息进行信息的权值分配,关注高的信息权值高,权值低的信息就容易忽略。一旦因某些事件干扰变动了权值分配,信息关注比重也会发生变化,这应该就发生了“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  类似的心理效应都应该可以从贝叶斯估计的角度去解算,或是神经网络的印证

  • Veightz

    我经常看到22:22 哈哈  这文章很有意思 谢谢咯

  • Up76733

    很有趣味

  • 梁子

    在很早之前我就想知道这种奇特的现象解释 今天无意在这里发现了

  • yuan

    也有可能是短期记忆不断重复变成长期记忆吧…小猜想    心理学真有意思以后得多看看了

  • 22222

    不长好不,说的那么吓人

  • http://acgtyrant.com/ 御宅暴君

    《與眾不同的心理學》有提到過可以很好地解釋其的原理:鮮活性效應。

  • gochannel

    localhost 8080,好巧

  • Pingback: 《自私的基因》阅读笔记 | 冯琛的Blog()

  • http://sgymg.lofter.com/ S_lau

    好像最近有篇论文用“多宇宙”观念解释这种现象的

  • Pingback: 吹牛大王 Baron Münchhausen | 考据癖()

  • 爱酱

    感谢分析,总算对这个现象有一定了解了,本来小时候经常出现的时候还把它归于神秘学,越想越怕。
    不过,名侦探柯南364集并没有共时性现象哟,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好像给保时捷打广告的故事的后篇。

  • http://tonyisme.blog.163.com 就不告诉你

    额,我看的时候就发生了

  • Pingback: 关于学习之三--学习资源篇 – 陈伟男的博客()

  • Pingback: 关于学习之三--学习资源篇 – lo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