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食的蚊子
夏天最让人心理不平衡的一点就是蚊子的偏心眼,同一个环境下,蚊子并不是等概率随机光临的,有些人总是比其他人更容易得到蚊子君的眷顾。作为一块典型蚊子磁铁(Mosquito Magnet),我痛恨这些挑食的蚊子,同时还考据癖发作,忍不住想:
“凭什么?为什么我这么招蚊子?我是哪一点对蚊子的胃口了?”
关于蚊子的胃口,倒不是完全没有什么说法,民间流传着各种猜测。其中最为广泛的说法是,蚊子对血型很挑剔,只是关于挑剔的是什么血型,众说纷纭。身边最常说的是B型血招蚊子,国外的论坛上(Discovery的官方论坛)看了看,发现相信O型血更招蚊子的居多。在这饱受蚊子骚扰的季节,除了对蚊子的各种抱怨(最近经常在twitter上抱怨蚊子的事,被称作“中文蚊子推创始人”),考据一下蚊子的胃口还是很有必要的。
蚊子叮人和血型有关吗?
到底什么血型招蚊子?究竟和血型有没有关系呢?
Discovery论坛上曾经要求过Discovery做一期关于蚊子的节目揭秘一下蚊子对血型的偏好,不过没看到后续报道。而早在1972年,Nature上就发表了一篇论文,文中指出O型血比其他血型更招蚊子,而A型血则最不讨蚊子喜欢。虽然之后有一些科研组织对这个结论持怀疑态度,但日本专家Yoshikazu Shirai(可能是白井良和)的…活体实验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一观点。
话说活体实验的说法是有点恐怖,不过这个实验有够囧的。实验招募了64个志愿者(据说这位博士研究了十年蚊子的习性,然后花了两年来说服这些志愿者),让他们在潮湿的环境下暴露10分钟赤裸的胳膊,并在不同的时间重复两次实验,最终每个志愿者平均累计面对了105只蚊子。最终的研究成果是在招蚊子方面,男人比女人略占一点点优势。但是决定性的因素还是血型和体温,O型和高体温的人最招蚊子。囧的是出于人道主义精神,蚊子已经被提前处理过了,该博士先低温使蚊子进入睡眠状态,然后用特殊的小刀把蚊子的嘴全切掉了(虽然够人道,对于蚊子来说是不是太残忍了一点),最后的判断是根据蚊子落在皮肤的情况而定的,而不是被蚊子叮的数目。可怜的蚊子们不知道自己的窘境,依然到处飞舞,想想最终的结果,不是被杀虫剂集体处死就是被活活饿死,连我这种痛恨蚊子的人都不禁怜悯起来。实验还没完,为了防止一部分人怀疑蚊子嘴被处理之后习性不一样,白井博士又亲自用自己做了实验,结果总体来说是一样的,此外白井还额外收获了一胳膊的蚊子包。
虽然实验方法略显原始(也许真正的难点在于志愿者招募),但是这个实验被各种讲解蚊子的文章引用,最终的学术论文发表于J. Med. Entomol(医学昆虫学杂志)。
除了血型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可能影响因素:妊娠、酒精、进化学原因等等,都是“研究表明”的。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解释,比如什么都知道的百度知道,还有一些民间健康网站转载等等,但是这些不注明出处的无责任转发都不够令人信服,就不一一列举出来了(那些没给链接的“相关报道”和含糊不清的“有关部门”有什么区别)。
避蚊胺和诡异的驱蚊酯
因为太多的文章里提到DEET了,所以又去查了一下,原来DEET是避蚊胺(N,N-二乙基-间甲基苯甲酰胺。又有莫名的中文优越感了,比起DEET,避蚊胺容易理解多了)。但是考虑到避蚊胺对健康的各种负面影响(毒性,特别是对婴儿的毒性,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等等),目前并不提倡使用含有大量避蚊胺的驱蚊产品。
于是又用一个说法是有一个替代产品:驱蚊酯。搜了一下驱蚊酯,名字还不少,有说简称“BAAPE”的,有说“水溶性避蚊酯”的,还有说“伊默宁”的,于是多研究了一下其神秘身世,发现了以下几个有趣的事实:
- BAAPE是个unGoogleable的说法,除了中文,几乎找不到什么国外的参考依据,我钟爱的wikipedia也并未收录这个词条
- 伊默宁的代号是IR3535,wiki上有相对应的词条,简单介绍了IR3535,就是一种杀虫剂成分
- 某百科说驱蚊酯也叫避蚊酯,括号伊默宁,化学式C10H10O4
- 而wiki上伊默宁(IR3535)的化学式却是C11H21NO3
- 避蚊酯的网络翻译英文为Dimethyl terephthalate,它的化学式和驱蚊酯一致
我只把我发现的放在这里,不随便下结论了,总之觉得这个驱蚊酯有些诡异:简称是个传说,别名还有bug,实在是理解不能。
看了一下桌上的两瓶驱蚊水,一个是百雀羚的默默无蚊,还一个是六神的驱蚊花露水(很遗憾不是神一般的冰莲香型),其中默默无闻是8%的避蚊胺,六神是4.5%的驱蚊酯,假设驱蚊酯和避蚊酯是一个东西,那么根据一些科学实验,还是六神的更让人心理安全一些。
Update
nevercry推荐的这款Safari插件确实很帅,可以查看分子式的结构,有2D和3D效果。
- 2D效果的避蚊酯(左)和伊默宁
- 3D效果的避蚊酯(左)和伊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