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版张三李四
记得在某篇文章里,为了故事的可读性(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把故事的配角改成了主角并给他随便起了个名字:John Doe。本来是想当成一个槽点的,结果根本没人注意。一向小心眼的我就这样耿耿于怀了一年多,今天终于忍不住了,决定把 John Doe 单提出来好好讲讲关于 John Doe 的故事。
John Doe 是谁呢?其实 John Doe 是给无名氏起的名字,像身份未知的病人、尸体,或者案例中真实身份需要隐去的人物,男性统一叫 John Doe,女性则叫 Jane Doe,经常看美剧的人应该不会陌生。
除了命名无名氏,John Doe 还有另一种用法。在一些表单的填写说明中,经常使用 John Doe 来作“姓名”一栏的范例,也就是 placeholder,类似于国内常用的“张三”。John Doe 和 Jane Doe 的用法常见于美国和加拿大。
// 本来想说“张三在美国”的,结果 Google 告诉我 John Doe 是李四⋯
John Doe 的来源
John Doe 最初使用在法律文书中, 通常会和 Richard Roe 成对出现,经常是一个作原告一个作被告。根据牛津英语词典的编辑们对文献的考证,John Doe 和 Richard Roe 这一对好战友的渊源可以追溯到 1659 年。有文献称早在十四世纪的爱德华三世时期 John Doe 就有使用,这一结论在很多地方都被引用,但是 World Wide Words(一个记录英语词汇变迁的网站)认为这种说法有点不着边际。
一本正经地说到现在,是因为到目前资料我还能看懂。后面心虚的东西就来了:John Doe 和 Richard Roe 最初是在什么法律中出现的呢?虽然对法律一窍不通,不过我还是硬着头皮念了念 World Wide Words 里讲述的这个场景(从昨晚开始就在反复念了,还是不确定是不是看懂了)。这是一套已经废止了的法案,根据我的理解事情是这样的:
这是发生在地主和租户之间的恩仇。善良的地主把地租给了租户,但是无良的租户不仅把这块地据为己有而且还想将地主从这里驱逐出去。地主为了要回自己的土地,向法庭提出诉讼。但是出于某些法律原因,诉讼中要用到虚构的地主和租户。法庭为了确认这个不存在的租户是否可以租用这块地,必须要先确认这个假定的地主确实有这块地的所有权,这样绕了一圈最终达到诉讼的真实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地主叫做 John Doe,租户叫做 Richard Roe。这个复杂的程序在 1852 年在英国废止。
至于为什么要叫 John Doe,普遍的说法认为 John 是英国最普遍的名字,这一点可以理解。但是说最普遍的姓氏的话,应该是 Smith(John Smith 也是常见的 placeholder)。而 doe 和 roe 都是一种鹿,是否有关联就无从考证了。
真名:John Doe
如果有人真的叫 John Doe,他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纽约时报就采访过一个真的叫 John Doe 的人(url 上写着:a name only a lawyer could love)。他是一个移民到美国的韩国人,本名 Jang Do,现在的他是一个程序员。11岁的时候,为了“美国化”自己的名字,小 Jang Do 把名字改成了 John。同时,他为了能够让大家正确发音自己的姓 Do(道),在 Do 后又加了一个 “e”。从此,他便叫做 “John Doe”。
那之后他的人生就充满了奇特的经历:机场安检一次也不会放过他,房东、选举检票员会向他投去异样的目光,心仪的女生还要再三确认他是不是有什么不光彩的过去。但这一切并没有让他后悔当初的决定。
虽然并不是特别能理解他的感受,但是想想假如身边有个人说“我叫张三,我真叫张三,我不是照着填表示范抄的张三⋯”到时候就算我能相信,以我的低笑点,估计也要很不礼貌地笑出声来。
各国的 John Doe
虽然起源于英国,但是 John Doe 还是在美国和加拿大更广泛地使用。在各国,John Doe 都有着不一样的本土化的名字。WIkipedia 上还有一个专门的列表,列出了各种 placeholder names。这个列表还是挺有看头的:
- John 是英国最常见的名字,到了法国,John 就成了 Jean 或者 Pierre,另外法国在说一个不确定的大数时会用 1001 或者 36,我们常说“我都跟你说了八百遍了”,他们会说“我都跟你说了三十六遍了”
- 日本的 John Doe 叫“山田太郎”,Jane Doe 叫“山田花子”,住在山田市山田町,电话号码是03-1234-5678,山田太郎的代理人叫“代理太郎”(这个页面里做了一个超详细的关于神秘人物山田太郎的调查)
- 中国的“张三”、“李四”均出现在列表中,连颇具中国特色的“王二麻子”也添了个英文名“Wang the Second Pockmark”收录在内
- 韩国填表时给出的范例是洪吉童,一个小说人物,劫富济贫的义侠,让我想到电视小广告经常说的“发送短信:你的名字,如‘张无忌’ ,到 106 123 8888”
- 在哥伦比亚西班牙语里,会管小朋友叫“china/a”,意思是“Chinese”
各式各样的占位符
Placeholder 可以翻译成占位符,除了人名,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有占位符。
如果常用 WordPress,应该对上图有印象,那么是否注意过里面的那些文字是什么呢?作排版或者原型设计的时候,经常需要一些占位符来填充文字区域。这时候为了不让文字本身的内容分散注意力,让人更多的注意布局和样式,设计师会加入一段神秘的文字:Lorem ipsum。这是一段拉丁语,翻译可以在 wikipedia 里看到。
如果说 Lorem ipsum 是设计师专用占位符,那么也有占位符是程序员专用的,就是 foobar。在做例子或者临时命名变量、函数之类的时候,经常使用 foobar,如果有多个,则会使用 foo,bar 和 baz。(写到这好想做两个抱枕,一个写着 Lorem ipsum,一个写着 foobar,放在沙发上当“my spot”的“占位符”。)
还有些影视作品里需要用虚构的数据替换掉真实数据,比如 ip地址或者电话号码,于是就有了 555 前缀和下图⋯
最切题的结尾
这是结尾文字的占位符这,是结尾文。字的占位、符这、是结尾文、字的占位符,这是结尾文字的占位符这是结。尾文字的占位符这是结尾文字,的占位符这是结尾文字的占位符。这是结尾文字的,placeholder 这是结尾文字的占;位符这是结尾文字,的占位符这是结尾文字;的占位符这是,结尾文字的占位符。
因为该说的前面实在都说完了,我又最最不擅长写开头结尾,所以干脆就偷懒了(翻来覆去打滚滚真的不想写结尾)。不过既然是讲 placeholder 的文章,这样子结尾也算是切题吧(说不定真的就能蒙混过关了呢,就像在毕业论文里写”看到这段话的老师可以向本人索要一瓶酒“最终都没有答辩老师发现一样)⋯
Pingback: John Doe:李四在美国 | 网络新鲜事()